起点研究院(SIPR)调研统计数据显示,2017年中国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产量已经超过1500吨,同比增长超过130%,其中前五企业市场集中度占比超过90%;但从来目前市场总体产量来看,仍相对较小,在全年锂电负极材料总产量中仅占比1.%,整个锂电硅基材料行业仍处于积极建设时期;而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有:1)行业配套企业发展较慢,如:硅碳负极电解液、高镍材料、大规模自动化硅碳生产设备等;2)硅碳材料本身膨胀、循环等性能攻克难度大;3)由于目前能量产企业较少,因此价格一直居高不下,对于此高价位产品,终端企业接受度低。
总体而言,硅碳材料在国内发展起步较晚,在材料本身技术与产品应用领域技术上相对落后于国外,目前大部分国内电芯企业与材料企业均处于实验阶段,只有小部分企业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,但未来随着国家政策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激励,要求电池能量密度到2020年达到300Wh/kg。
在政策性的推动下将进一步促使新能源动力电池的高速发展,硅碳材料作为高倍率、高能量型新材料是目前最具备产业化的首选材料,同时硅碳材料也是目前最具商业化的高能量密度新型负极材料,在未来二到三年内也必将迎来大爆发,行业前景广阔。
起点研究院(SPIR)数据显示,截至2017年12月份国内前8负极材料企业基本均在加大扩张硅碳材料产能,且也有多家跨行业的新进入者涉足布局硅碳负极材料,其新增产能将于2018-2019年开始陆续投产,SPIR预计硅碳材料行业即将在2018年下半年开始真正大面积登上锂电池负极材料大舞台,未来必会逐步替代现有的石墨类材料。
为了让行业同仁、投资者、证券公司、集团公司以及想了解中国锂电硅碳负极材料行业的人,提供最精准、最优质、最据参考价值的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行业报告,起点研究(SPIR)通过对全国主要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企业、配套企业的实地调研,结合对硅碳负极材料行业领军人物面对面交流,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,从而撰写了《2018年中国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行业调研分析报告》。本报告对中国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行业的发展特点、主要产品、产量、产值、市场规模、竞争格局、市场及技术趋势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分析,并对行业未来三年的发展趋势做了分析预测。
数据范围说明:
l 本报告数据更新至2017年 12月
l 本报告电子版每份报价,中文版:2万元人民币,英文版:5000美元
l 本报告数据以中国大陆地区数据为主,全球其他地区数据少量涉及
l 联系人:李先生,电话:13923896144,邮件:liwj@qdyj8.com